1、概况
禄劝工业聚集区位于崇德乡,距县城10km,(工业聚集区拟供日常生活用水及部分生活用水1000~1500m3),掌鸠河纵贯该区,但掌鸠河水量、水质变化大,不宜作为生活和生产用水,需采取地下水进行供水。
紧邻聚集区的角家营——念多一带有大片灯影组含水地层出露,经踏勘及查阅文献确定为采取地下水的有利地段,可利用电法勘探研究寻找地下水运移和富集规律,从而开发利用可供日需水1000~1500m3地下水。
2、地质及地球物理条件
2.1 区域地质和构造地质
工区位于大辑麻、文笔山两条平行的北北西南向逆断层夹持地段,分布有第四系(Q)残坡积、冲洪积的的粘土、质砂、红粘土、卵砾石等组成,沿掌鸠河两岸山地子松散未胶结,卵砾石成分为白云岩、灰岩等,直径2~5cm,少数为8~15cm。
前震旦系灯影组(Zbdn)以及灰、浅灰色夹灰黑色、淡深红色坚硬性脆,节理裂隙发育之白云岩、灰岩、硅质灰岩。
2.2 水文地质
工区内分布第四系(Q)震旦系灯影组(Zbdn)地层,岩层裸露于山坡部位,由于岩层破碎接受大气降水后直接渗入地下补给地下水,补给最低侵蚀基准面掌鸠河,小坝子内富集了地下水。
由于灯影组破碎岩层分布面积广,地下水沿破碎的岩层运移,在角家营~念多一带富集;并溢出地表形成角家营大龙潭、高田、河东庄泉水。所以是地下水富集地段,可钻探成井获取地下水。
但工业聚集区需水量大,需1000~1500m3/日,为此必须查找地下水运移通道和富水地段。从而开展电测深法找寻地下水通道及富水地段,达到日采水量1000~1500m3的目标。
2.3 地球物理性质——电学性质
工区分布的地层为第四系(Q)冲洪积、残坡积粘土、砂砾石,其导电性能为良导~中等导电体,视电阻率值(ρs)界于30~120Ω·M(欧姆·米)之间,最或是值为70Ω·M;灯影组灰岩为高电阻导体,视电阻率(ρs)值为150~1500Ω·M,中等导电体为富含水分的基岩上复冲洪积、残坡积层和裂隙充填水分的破碎灯影灰岩,其视电阻率(ρs)值变化范围150~600Ω·M,最或是值350Ω·M,低电阻率的良导电体则是富含各种矿物成分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其视电阻率(ρs)值小于30Ω·M;为地球物理勘探——电法勘探提供了良好电学性质前提。
3、电法勘探工作成果
3.1 方法
本区开展方法为直流对称四极电测深法,供电电极距按模数为6.25cm对数间距1cm递增,依次为:AB/2=7m、10m、14m、22m、30m、45m、70m、100m、140m、220m、300m、450m;AB/2max=450m。
测量电极距则采用MN/2→0的逼近理论数值方法,取固定的MN/2=6m,则(MN/2)/(AB/2)max=1/75。保持了取得的电测深曲线的连续性完整性以易于识别和推断解释。
3.2 工作布置
在近2万平方米的工区中,布置30m×30m的方格网,最长剖面为390m,完成电测深法观测点28个。
3.3 成果及推断解释
成果为电测深法曲线图册,视电阻率ρs断面图(剖面图),以及等AB/2视电阻率平面图。
3.3.1 电测深曲线
本区电测深曲线为典型的“HA”型曲线,基本曲线特征为第一电性层为第四系耕植土,残积层、冲洪积物质、视电阻率值(ρs)反映为中等导电性;随观测的供电电极距增大勘探深度加深反映了第二电性层为被水充填的第一电性层的极小值反映段;继续增大电极距后以增大勘探深度,电测深曲线在双对数坐标上显示的曲线上升,上升角在30~40°之间变化(A型曲线的特征),上升角度不足45%,表明了灯影组岩层裂隙含水特征。10号线、8号点则明显反映了150m以下地层为破碎含水带。(见图)
对单一电测深点曲线的对比,计算分析发现了1、2号电性层异常地段。
3.3.2 视电阻率ρs值断面图
从9线、10线、11线的等ρs断面图上清晰反映出,2号异常所处的8号点是极为明显的高电阻率值带和低电阻率值的分解面,如下图是地下水运移富集地段。1号异常在11线和10线的3号点处也明显有高低值分界面,也是地下水富集运移地段。

3.3.3 等AB/2(AB/2=220m)视电阻率值平面图
1号异常的低电阻率值带,在等AB/2=220m的图上也反映方向呈东西向,则地下水运移方向则为由西向东运移。
2号异常带低电阻率值带则由北向西展布,指示了地下水运移的方向均是向西运移。
4、结论和建议
综上,念多一带富集地下水,其运移方向总体向西,于9、10、11线之8号点富集,“既为富水地段又属地下水运移通道,建议于10线8号点处布置采取地下水的钻孔,建议孔深200m以获取量、质俱佳的地下水。
经钻探,8号点采水钻孔已获取日产水1200m3的地下水。物探——电法勘探的电测深法寻找地下水取得了效果的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