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原创,可在署名“朱琼兰”和转自“昆明市水利学会”的前提下转载,否则视为侵权!
关键词 农村饮水安全 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石林县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分析
石林县水务局 石林652200
摘 要 通过分析石林县现状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石林县农村饮水安全对策,保障石林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农村饮水安全 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发生变化,一家一户的生产模式缺乏统一的调整、建设和规划,使得农村水利饮水安全的配套建设出现了一些困难。
一、概况
1.地理位置、地形、地貌
石林彝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东部,昆明市东南部,距昆明市区78km,地处东经103°10′至103°41′,北纬24°30′至25°03′之间,东西最宽51.3km,南北最长58.5km。根据《石林彝族自治县土地更新调查报告》,国土面积为1719km2。全县共有耕地825880.2亩,占全县总面积的32.35%。
所处范围为滇中岩溶高原红壤分布地带,地层多样,成土母质较为复杂,共有
红壤、紫色土、水稻土、黄棕壤和冲积土五个土类。
石林县属云南高原中亚热带自然植被区,据调查统计,按自然环境、土壤类型等因素,全县主要植被类型为:森林植被120.2058万亩,占总面积的47.08%;荒山荒地植被59.9714万亩,占总面积的23.49%;田间耕地分为水田和旱地两类,田间植被以人工栽培植物为主,主要种植烤烟、水稻、玉米及其它经果林。
2.社会经济情况
石林彝族自治县辖鹿阜街道办事处、长湖镇、西街口镇、圭山镇和大可乡。88个村民委员会和3个居民委员会、459个村民小组和26个居民小组、387个自然村。2012年末全县共有人口242573人,其中农业人口214261人,非农业人口28312人。主要有汉、彝、苗、壮、回、白、哈尼等19个民族,其中彝族人口82637人,占总人口的34.07%,人口自然增长率6‰。
2013年石林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36.81亿元,比上年增长1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0.38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0.46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5.97亿元,产业结构为28.2:28.4:4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2亿元,县级地方财政收入51429万元。
3.水文气象及自然灾害
石林县属中亚热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特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半年为雨季,半年为旱季,干湿分明。总的气候特点是旱季、雨季分明,雨量充沛,但时空分布不匀;冬暖夏凉,日照充足;夏季高温不足,秋季易受低温冷害。多年平均气温15.6°C;多年平均降雨量为951.5mm;蒸发量为1919.1mm,是降水量的2.1倍;全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318.8小时,
二、石林县农村饮水安全情况
1.规划
根据石林彝族自治县水务局二〇一〇年编制的《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石林县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数为53265人(其中:饮水水质不达标5512人,全部为未经处理的Ⅳ类及超Ⅳ类地表水;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人口47753人),农村饮水不安全的人数分布在交通不方便的山区或半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区、自然环境差、经济落后的地方,也有一部分属坝区,虽然经济条件较好,但都找不到合适的水源,仍然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
2、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分布情况
(1)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引起的饮水安全问题,涉及人口47753人,遍及全县,其中圭山镇、西街口镇、大可乡三个乡镇较多。
(2)铁、锰超标引起的饮水安全问题,主要分布在巴江河沿岸。
(3)供水保证率不足引起的饮水安全问题,主要分布在供水管道末端。
3、农村饮水不安全成因
由于自然条件、历史遗留等原因,石林县农村人畜饮水不安全问题普遍存在,特别是山区农村及边远少数民族村寨,其生活饮用水问题更为突出。造成全县农村人畜饮水不安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随着水土流失日益严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水源逐渐枯竭,造成饮水困难和生产用水困难。
(2) 由于水源距离远,投资大,只能通过沟渠引水至村边坝塘饮用,沿途污染和坝塘地质污染严重,造成饮水不安全。
(3) 分布在喀斯特地区、分水岭地带等地质条件差,不能建水源工程的半山区,由于调水工程投资大,当地群众困难,县、乡财政资金补助有限,造成饮水困难。
(4)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用水量成倍增大,原有水源点供水有限,造成人饮困难。
(5) 以前工程建设标准低,管材质量差,有用脆性塑管的,有用黑铁管的,有用临时软管的,致使工程使用寿命缩短,造成饮水困难。
(6) 以前人饮工程规划标准低,随着人口不断增加和生活水平提高,已建工程不能满足供水,需扩建和改建,造成饮水困难。
(7) 人饮工程建设年代久,钢管寿命有限,需更新改造,造成饮水困难。
(8) 工程管理不善,造成管路被盗、被破坏,又不收取水费,维修、养护、管理无经费,致使工程难以正常运行,造成饮水困难。
(9) 由于群众生活困难,经济条件差,工程抽水运行成本高,群众和村社无法承担抽水电费,被电力部门拉闸停电,迫使工程不能运行,群众到处找水,挑水饮用,造成饮水困难。
4、规划实施情况
石林县农村饮水“十二五”规划不安全人口53265人,2011-2013年的三年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实施已解决30689人,通过其他资金(扶贫、以旅哺农等)解决5150人(山冲551人、大路兴248人、毕家院358人、大北山2869人、小北山443人、白龙潭681人),尚有17426人未解决。天生关村3120人无建工程的基础条件,“十二五”规划内未解决人数14306人。石林县2014、2015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共解决23265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其中“十二五”规划内人口14306人、规划外新增人口8959人。
5、人饮解决现状
石林县农村人饮工程自九十年代初开始建设以来,已覆盖了全县80%以上的村庄,有力地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用水,对促进全县农村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随着全县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村镇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口的不断增加,现状配水管网已满足不了村镇发展的用水需求,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现状管网建设时间长,管材老化、管道漏水日趋严重,既浪费了水资源同时又增加了供水成本;另一方面,由于供水管道积垢、堵塞严重,导致供水流量逐年减小,而随着村镇的不断建设,供水范围在逐年扩大,故现状供水管网已满足不了用水要求;饮水问题已日趋突出,解决饮水问题迫在眉睫。
2014年—2015年实施人饮工程解决因供水管网老化、堵塞、渗漏严重,居民生产生活用水需求得不到满足,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同时制约了经济发展的问题。近几年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石林县村寨群众思想觉悟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村中饮用水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群众对建设人饮工程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同时,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经济上来说,我县村寨的经济都发展较快,在上级的支
持和帮助下,能够承担工程建设和运行的费用,因此对村寨饮水问题高度重视并给予解决。
现在根据国家现行饮水安全评价指标,在全县农村总人口211946人中有164281人饮水达到安全和基本安全,占农村总人口77.51%;47665人饮水不安全主要表现为水质、水量、水方便程度、水源保证率不达标等,在全县境内均有分布,占农村总人口22.49%。“十三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解决34483人的饮水问题,规划总投资1827.6万元。乡镇供水工程主要涉及鹿阜街道办事处、圭山镇、长湖镇、西街口镇、大可乡人饮7个行政区域。
近几年农村饮水涉及的村寨农民群众投劳投资的积极性非常高,愿意承担饮水村寨建设所涉及的一切投劳投资分摊,因此农村饮水安全会有更健康的明天!